亦馳

她以不在的方式仍然在那裡。

© 亦馳

Powered by LOFTER

“风虽大,但都绕过你的灵魂。”

活得漂亮的人,往往都有属于自己的稳定节奏。这样的节奏稳定,且不易因外界影响而动摇。如果我有,我希望自己的节奏慢一点。慢的程度与记忆的强度成正比,快的程度与遗忘的程度成正比。当世界是一浪高过一浪的、光度越来越强的虚空,如何理清遇到的纷扰?

 

答案就是,在放慢中自我更新。

 

最喜欢Kay的一张专辑,是与她红馆首show同年推出的《SLOWNESS》。有天我偶然发现,这张专辑里的歌我都下载了。在不同时期中意其中某个部分,这几段时间其实都是围绕着同一个道理,人都是“弄明白一个道理之前难受很多天”吧。

 

信守诺言,这张专辑里没有任何快节奏、情绪激烈的歌。2009年,在成名同时被推上舆论的风口浪尖,她跳脱泥泞的当下在一段短暂异国缓慢生活中沉淀,逐渐明白世态纷扰袭击是生活的代价,但人不值得为黑暗和压力付出自己全部。

即使是在“受辱”的时刻,她依然坚守着自己的节奏,活得漂亮如初。

 

《活着》从精妙的景观起笔,但可惜人们看不到。然后一笔描绘普世现状:

长埋头在干最后忘掉了好好的活/

寻觅快乐但得到全是杂物或皂泡/

步伐极度急速心窝熨似赤道/

视觉感官给消耗/

接近麻木大肆暴殄美好/

《活着》是“知觉”,余下的歌都是重新“发掘”。势必先有对“不妥”的知觉,才会去层层发掘你之前未必在乎的意义。

 

《宽限期》是唱给她自己的,在混乱的时间里给自己一个可以背过身去的“宽限期”,有节奏的人往往自爱,然后方可“逐寸逐寸地走/演进这种美”。和这个主题类似的是我更倾心的《赖床》:

攀过冷冰险峻雪山/赏过太空星光璀璨/

躺於美洲斑豹臂弯/咀嚼奇异花瓣/

但每朝早一到设定期限/梦境给警钟驱散/

感觉像身躯被啜掉掏尽/血脉快溃烂/

看似是讲赖床,朝早好梦被闹铃叫醒,很想逗留幻境美感中的人不得不爬起来上班,就是人们每天都在消极抵抗的窘境。但试着再往下听:

沉醉那份余温/床铺中那股温热与心魔接吻/

愿躲进永久/凡俗事情莫须过问/

陶醉那份余温/留恋中妄想继续与理智在斗争/

辗转进退抚心自问/在干麽作贱我身/要被困/

人不得不面对的不是每一个困倦的早晨,而是毫无美感的现实。与梦里笃信的美感、醉心的景观相比,这个现实几乎要叫你落泪。尤其在这个世界里,如果还不能有尊严、快乐地活着,不如醉生梦死睡去不复醒来。但贪恋被窝余温不是成年人的选择,理智继续斗争,于是又有了一些进展:

纵不爱上班总要上班/须要守规则虽荒诞/

为购买烟花景房间/岂会随便放慢/

忘记那份余温/还须撑起身扑入世界继续竞争/

不须懊恼不须自问/如又发问/我真太过笨/

谁想上班?纵不爱上班总要上班。

面对现实无非是为了多活梦里,赚得盆满钵满才有资格浪漫到住进烟花景房间,每一晚都活进梦里去。因此烦恼是“自问太多”带来的,不如什么都不问,赖床也认真一点,不必自我斗争着胡思乱想比较好。

 

但世人还是偏爱,讲情感故事的《雨过天阴》和《载我走》。某些时候相信“代入感”是不当的,只因为你有显性的共鸣才会爱这首歌,却没有想过,在你没得到共鸣的歌里,讲的是你未曾觉察而疏忽错过的道理。

 

留低最后,一首最值得珍惜的《最后晚餐》。同样是告别,《喜帖街》是以主动心态告别前进,而这里是“建设推进着行走/没法逆流”的被动告别。想起前几日@CheukYuet问我,“到底是我们告别了过去的自己而告别了别人还是因为不得不跟某些人告别在先我们才形成了新的自己”,这个问题我没回答,只多明白一件事:告别是人生常态,而有时并不是我们乐意,是因为无力逆流去抵抗命运了。

比如要远走高飞的朋友,比如要被强制拆除的招牌,都不是我一双手能拖曳住的命运。但命运从不明白“百态混聚/共冶出生趣”的道理,总是“世界急速变奏/什么都给这巨轮没收”,然后“新厦在这里筑起/旧的区新标记/窗内外耗费不菲/却再也找不到我共你”。殊不知“拆卸中破坏情感的扣”。

 

回到我们的话题,在缓慢中自我更新。可能你一直很想去踏进这个时代的节奏,但你失掉了本身的节奏;可能你一直很想去配合这个世界的秩序,但没想过其实你自己就是秩序。今日,仍然不迟于重新开始,然后在身后留下一道堪称楷模的轨迹。

 

——“风虽大,但都绕过你的灵魂。”


发表于2018-01-22.13热度. 
  1. 共1人收藏了此文字
只展示最近三个月数据